top of page

在他們最脆弱的時候

  • 10月31日
  • 讀畢需時 5 分鐘

已更新:11月11日


ree

本週,我受邀在一場醫院協會年會上發表主題演講。現場匯聚了數百位醫療領域領導者,我們圍繞行業當下面臨的核心挑戰展開深入探討。在會前溝通中,我拋出了一個問題:“目前你們最棘手的難題是什麼?” 得到的答案几乎一致,且毫無遲疑 ——職場暴力正日益加劇。

其中一位領導者的話,讓我至今印象深刻:


“病患與家屬的壓力都在不斷攀升,他們正處在人生最脆弱的時刻,可他們卻將這份痛苦,轉化為對我們醫護人員的攻擊。”

“在他們最脆弱的時候”—— 這句話,徹底重塑了我對 “職場暴力” 議題的認知。它讓我意識到,不能簡單將這類行為歸為 “惡意”,這背後藏著更復雜的情感邏輯:那些施加傷害的人,往往自身也深陷痛苦的泥潭。這份痛苦絕不能成為暴力行為的藉口,但它值得被看見、被理解。

我曾在一家臨終關懷中心參與志願服務,那裡也發生過一起令人難忘的 “暴力事件”。某天下午,一位新入住的男士情緒極度失控:他對中心的規章制度充滿牴觸,對工作人員的引導滿心不滿,整個人被憤怒的情緒包裹。最終,他因衝突爆發翻圍牆離開,在場的同仁都被這突如其來的舉動嚇壞了。


然而,中心的主管卻做出了一個出人意料的選擇 —— 她朝著那位男士離開的方向走去,在路邊緩緩坐下,用平靜的語氣對他說:


“你想走,我們不會攔著,但我們更希望你能留下來。只是以後不能再用這樣的方式處理問題。最終要不要留下,決定權在你手裡。”

她沒有剝奪對方的選擇權,既清晰劃定了行為底線,又始終保留著對人的尊重。


最終,那位男士選擇留下。幾周後,他成了中心裡最受大家喜愛的住民之一。有一次,我和他坐在院子裡閒聊,聽他興致勃勃地講起自己最愛的球隊,彼時的他溫和、平靜,完全讓人無法將眼前這個人和當初那個引發混亂、讓所有人恐懼的人聯繫在一起。我不禁想,若換作其他機構,他或許早已被驅逐,甚至可能最終孤獨地死在街頭。

這個故事究竟帶給我們什麼啓示?


我們正身處一個 “集體脆弱的時代”:人們被恐懼、哀傷、憤怒裹挾,當這些負面情緒與長期積累的疲憊碰撞時,即便是本性善良的人,也可能在情緒中失去平衡,做出失控的舉動。

那位臨終關懷中心的主管,從未縱容不當行為。她直面問題的態度十分堅定,但她的立場並非源於 “權力壓制”,而是 “共情理解”—— 恰恰是這一點,讓結果截然不同。她用行動提醒對方:“你依然重要,你依然擁有選擇的權利。” 就是這短短一刻的 “看見與尊重”,改寫了一個人的處境,也溫暖了在場所有人。


如今,全球各地的領導者都在面臨同樣的困境:如何在保護團隊安全的同時,不忽視那些 “失控者” 背後的痛苦?如何在堅守原則底線時,仍保有一份理解他人行為根源的慈悲?

這正是領導力的 “矛盾藝術”:它不是無原則的軟弱,更不是強硬的縱容,而是一種帶著溫度與優雅的力量。

 

一個真正強健的組織文化,從不是對不當行為視而不見,而是能以 “清晰的規則” 與 “溫暖的人性” 雙重維度回應問題。它能讓我們直視對方的眼睛,堅定且平和地說:

「你想走可以,但我們希望你留下。只是不能再這樣做。」

這,是真正的責任感;這,是文化的力量。而在這個愈發脆弱的世界裡,這或許正是每一位領導者最該學會的 “溫柔的堅定”


文化觀察區


CNBC:政府停擺導致就業數據中斷,企業內部分析揭示景氣低迷信號


當官方數據陷入停滯,企業自行統計的內部數據便成了觀察經濟動態的重要替代來源 —— 而這些數據所呈現的圖景,並不樂觀。受政府停擺影響,美國勞工統計局(BLS)的常規就業報告被迫暫停發佈。與此同時,凱雷集團(Carlyle)的內部分析顯示:9 月全美新增就業崗位僅約 1.7 萬個,就業市場幾乎陷入零增長狀態。


這一結論也得到了其他機構數據的印證:ADP(美國自動數據處理公司)與 Challenger, Gray & Christmas(全球領先的高管招聘與職業轉型諮詢公司)的統計均顯示,近期企業招聘需求顯著減少,職場人羣的焦慮情緒持續上升

 

矛盾的是,同期美國國內生產總值(GDP)仍以約 2.7% 的速度增長。經濟看似在運轉,但其前進方向卻未必指向 “健康”:企業投資規模有所上升,就業崗位卻並未隨之增加。這一錯位現象,正是當下經濟領域 “信任赤字” 的真實寫照 —— 企業對未來前景缺乏信心,不願通過擴招釋放積極信號。

這些冰冷數字的背後,藏著無數 “人的困境”:每一個被凍結的招聘崗位背後,是一位因擔憂風險而不敢輕易承諾的領導者;每一個長期空缺的職位背後,是被迫承擔兩份工作、身心俱疲的員工。數據反映出的是企業的 “謹慎”,但文化卻決定了這份 “謹慎” 會演變為 “停滯” 還是 “破局”。

要知道,成長從不是在市場完全穩定時才發生,而是在領導者選擇 “即便充滿不確定性,依然堅定向前” 的那一刻開始。如果企業一味等待 “絕對確定” 的時機纔行動,那麼終將永遠停留在原地,錯失突破的可能。


USA Today:停擺期間以人民為籌碼,不是領導,而是懼怕的表現


將普通民眾當作談判桌上的籌碼,絕非真正的領導力,而是 “恐懼” 披上了 “權力” 的外衣。當美國總統公開宣稱,部分被迫無薪休假的公務員 “不該領取補發薪水” 時,這不僅是一次有爭議的政治表態,更向公眾傳遞了一個危險的信號 —— 人的價值可以被隨意交易。


數十萬美國公務員在停擺期間,要麼堅守崗位卻無薪可領,要麼被迫待業等待復工。他們選擇堅持,並非出於對某一政黨的忠誠,而是源於對 “公共服務” 這份使命的信仰。如今,他們卻被告知,自己的勞動價值可以成為政治博弈的工具。

建立在 “懲罰與威脅” 之上的領導方式,只會孕育出 “恐懼的文化”。它讓人們相信,努力工作的價值,只取決於是否符合上層的利益需求 —— 當個人價值與權力目標相悖時,一切付出都可能被否定。


每一位領導者都可能面臨這樣的時刻:被壓力逼迫,不得不做出可能 “傷害自己人” 的選擇。而這次美國政府停擺,就像一面鏡子,照出了不同領導者在 “權力與責任” 面前的真實模樣。


真正健康的組織文化,堅決拒絕將 “不確定性” 武器化。它選擇用 “問責” 替代 “推諉”,用 “清晰溝通” 化解 “恐懼焦慮”。當領導者能讓團隊感到 “可以安全地貢獻價值”,而非 “只能勉強地生存” 時,積極的成果自然會水到渠成。這,正是 “權力” 與 “領導力” 最本質的區別 —— 前者靠壓制獲取服從,後者靠溫度贏得追隨。


ree

關於Culture Partners


Culture Partners(前身為 Partners In Leadership)成立於 1989 年,其創始人是《紐約時報》暢銷書《奧茲原則》(The Oz Principle)及《文化改變,遊戲改變》(Change the Culture, Change the Game)的作者。


留言


Contact

​105407 台北市松山區南京東路四段126號11樓之2

總機電話:02-8502-2628

​諮詢專線:02-8502-2308

  • Facebook
  • Instagram
  • LinkedIn
  • Line

訂閱電子報

感謝提交!

立即諮詢

合作方式
企業包班(講師到企業端)
公開班(報名制 學員到哈佛企管教室上課)
其他

 

© 2025 哈佛企業管理顧問公司 版權所有 

 

bottom of page